作者/張國杰
隨著畢業季的到來,我走出了校門,懷著好奇和忐忑的心來到了魚卡第二煤礦。從入井前的各種培訓到領取工作服、礦燈、自救器等入井“必需品”,再到正式下井,我始終對井下充滿不安與好奇。不安是因為聽說井下是一個高危行業,充滿各種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,好奇是因為想對未來要從事工作的一探究竟,這種矛盾心理一直無法排遣,直到第一次下井,所有的不安都煙消云散。
下井第一天,坐上井下的“公交車”(提升人員使用的架空乘人裝置),兩邊用醒目的大字寫著“安全第一”“安全生產”等提示標語。在下井中,我發現架空人車中間有一根細細的“線路”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問了老工人才知道,這是為了保證乘坐人員的安全而設立的急停拉線,途中如果發生意外,拉動它,可以隨時緊急停車。
乘車地點還有盡職盡責的安檢員,時刻維持入井秩序,對于那些違反安全規定的工人及時制止和批評,最大限度的把安全隱患消滅在入井之前。當我乘坐人車到達井下的時候,眼前是筆直干凈的大巷,頭頂上的燈一個接一個,看上去就是一條直線,這些燈把大巷照的通亮,使我不禁恍惚,懷疑身處的地方,不是幾百米深的井下。
現實中的井下讓我眼前一亮,因為我看到的井下與他人描述中的礦井完全不同。反之,映入眼簾的是寬闊干凈的巷道,工作面也井然有序。走過大巷,我就跟著師傅來到了工作面,此時已是身有小汗,但井下徐徐吹過的小風,很快就使人涼快了,原先擔心的井下空氣不足、煤塵多、悶燥的感覺完全沒有,看來人不能先入為主,還是要憑事實說話。一路上,師傅對我呵護備至,不時的對我講井下安全和各種規章制度。師傅講的認真,我聽的仔細,大家的關心、照顧,讓我感到有種家的溫暖。
雖說魚卡第二煤礦地理位置較為偏僻,周圍也是望不到邊的戈壁灘,但這里也有別樣的風景,遠離城市的喧囂,看著湛藍的天空和望不到盡頭的沙海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讓我浮躁的心也慢慢沉淀了下來,我明白不能總是待在舒適圈,也清楚路要向前走,離開校園就要去面對真實的生活。
很喜歡一句話“人世間條條路坎坷,謀幸福永往莫退縮,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”。想擁有從未有過的東西,那么必須去做從未做過的事情,相信在魚卡二礦的工作經歷,一定會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記憶。